雜訊:人類判斷的缺陷
Noise: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
- 原文作者: Daniel Kahneman, Olivier Sibony, Cass R. Sunstein
- 譯者: 廖月娟, 周宜芳
- 出版社:天下文化
艾蛙書評&重點摘要: - 相當有深度的書~~值得慢慢閱讀!
- 1.每一個決策都涉及預設性判斷,而準確性應該是唯一的目標,你必須把你的價值觀和事實分開。
- 2.判斷就像罰球;無論我們多麼想精準呈現這個動作,沒有二次罰球是完全相同的。
- 3.我們筆下的判斷和思考不同,兩者不可混淆。
- 4.判斷的目標是準確,而非個人特質的展現。
- 5.將判斷結構化,拆解成幾個部分。
- 6.造就你今天的個人經驗與你現在的決定沒有什麼關係。
- 7.判斷就像測量,指的是進行判斷的心智活動,以及這種活動的產物。
- 8.一個優秀的決策者,目標應該是保持懷疑的陰影。
- 雜訊:人類判斷的缺陷
《內容簡介》
★博客來、誠品一致選書推薦
★與英美同步出版
諾貝爾獎得主、《快思慢想》作者
康納曼 醞釀十年
探測人類決策的最大黑洞
社會充斥很多不合理的情況,像是不同法官對同一個案件卻有截然不同的判決、不同醫師對同一個病人的診斷有很大的差異、不同面試官對於是否錄取求職者意見大不相同,同一個員工的績效考核有不同的結果,甚至就連同一個法官、醫師與面試官在不同的時間也會做出不同的判斷。為什麼會這樣?
因為,只要有判斷,就會有「雜訊」
而且在日常生活中,雜訊比你以為的還要多
丹尼爾.康納曼、奧利維.席波尼、凱斯.桑思汀三位行為科學家發現,在經營管理、醫學、法律、經濟預測、法醫鑑識、保釋、兒童保護、策略、績效評估、個人選擇等領域,都看得到雜訊,但是一般人和組織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,結果是付出高昂的代價、企業有更大的隱藏成本、公共安全與衛生受到影響、社會還會出現極端不公平的情況。
本書中,作者從各領域的實例中拆解雜訊出現的原因,並提供幾項決策保健策略,幫助讀者預防決策雜訊。
雜訊與偏誤一樣,都是人類必須迫切正視的問題
唯有正視雜訊與偏誤的存在,並做好決策保健工作
才能迎向決策錯誤更少、更公平、更健康的社會 - -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